书店、药房及其它
文/段海森
上网时不经意发现,我的一篇文章《我们的遗憾和冷漠》在3个月前的《杂文月刊》上刊登了,而且被多家网站转载。为了早一点看到这份杂志,我跑了好几条大街和小巷,可就是找不到书店,那怕一个小书摊、一个小报刊亭也难以寻觅。好不容易寻找到一家书店,还设在地下。地下书店的书和杂志倒是不少,中考、高考和孩子学习辅导书几乎占满了柜台和橱窗。我咨询书店人员:“《杂文月刊》这里有吗?”她回答道:“以前有,现在没有了。”“为什么?”我小声地问。书店人员说:“以前这类书卖的很快,现在要的人少了,利润也就小了,我们也就不预订了。”我失望而又扫兴地走出了地下书店,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无奈、茫然、失望和难受。
行走在热闹缤纷、熟悉又陌生的大街上,猛然发现街道两旁,最多的门面房竟然是药店!药店与药店几乎一个挨着一个,相互连接,间隔几米、几十米,上百米不等,门面醒目、装饰高档,尤其居民居住集中的地区,药店多得数不清。
我茫然了,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身体或心理有疾病了,要通过吃药医治,读书和阅读报刊已经过时了、也不怎么重要了?是不是我们这个社会一下子进入到老年社会了,人人老态龙钟了,需要药物来支撑,没有心思读书了?还是大家只知道追逐利润,天天忙于工作、忙于赚钱,没有时间购买书籍,没有功夫看书阅读了?或者是只有上小学、上中学读书有用,别的时候读书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?
开药店卖药来钱快、利润大是药店兴隆、网点多的主要因素。书刊报纸没有人看了、买的人少了,利润小了,门面自然就少了。这种现象是社会的悲哀,我们现代人的悲哀,还是书的悲哀!
(2017年5月23号刊发在中国银行智慧网上)
评论